当前位置 >> 首页 >> 襄州史志 >> 党史天地
襄樊战役始末
2018年03月02日 17:00
【字号: 】【打印

襄樊战役始末

 

1948年6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主力同国民党华中部队鏖战于豫东地区及平汉铁路线上,襄樊的国民党军陷入孤立态势。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为扼住国民党大巴山防线,控制汉水中段,决定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陕南军区第十二旅等部约14个团,在江汉军区部队配合下,发起襄樊战役。

驻守襄樊的是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康泽所部。其一0四旅全部、第一六三旅和第一六四旅各一个团连同李朗星指挥的3个保安团困守襄阳,一六四旅大部守樊城,双方力量对比,解放军略占优势。

根据刘伯承司令员各个击破的命令,战役第一阶段歼灭老河口、谷城之敌。

7月2日,战役第一阶段开始。第六纵队由新野地区冒雨奔袭老河口,守敌仓皇逃向谷城,老河口遂告解放。陕南第十二旅同日由均县草店隐蔽东进,3日晚在谷城老君山截断南逃敌军退路,歼灭一六三旅四八七团1个营,俘虏副旅长以下1800人。与此同时,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进至张湾,牵制樊城守敌。桐柏三分区两个团在太平店歼敌一个连,后在白虎山全歼第一六三旅辎重营。至此,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7月5日,战役第二阶段开始。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包围樊城;第六纵队第十六旅驻泥嘴为预备队,第十七旅向襄阳西门逼近,第十八旅攻占南漳打援;桐柏第三分区部队由襄阳南铁帽山、文笔峰逼近,并以一部分兵力延伸到汉水两岸构筑工事,以防襄阳之敌从水路南逃,陕南第十二旅进攻襄阳西南尖山、凤凰山、虎头山守敌,前线指挥部及桐柏军区指挥部设在柿子铺吴家庄子,六纵指挥部设隆中。

6日,根据“撇开南山主峰,刀劈三关(即夺取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尔后直叩西关,突破城垣的战斗方案进行攻击,先后于9至13日夺取了扁山、尖山、铁帽山、凤凰山、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今市卫校处)等地,大军直逼城下,控制了西门大石桥。桐柏军区二十八旅6日包围樊城。9日,康泽将樊城的兵力收缩以固守襄阳城,樊城遂告解放。11日夜,陕南第十六旅占领了东门护城堤,开辟了东北角的攻城基地。12日,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由东津湾渡过汉水,占领城东南阵地,与城西、城东北的部队配合,对襄阳之敌形成马蹄形攻势。惊恐万状的康泽只得根据蒋介石“放弃南山,固守城垣”的电令,把城南虎头山、杨芳山等地孤立的兵力撤回城内,并用磺磷弹烧光靠近城墙的房屋。

7月15日晚8时,解放军对襄阳城发起总攻。各部队集中炮火与轻重武器实行破坏性射击,将城西门突破口两侧各300米内的敌碉堡、地堡大部摧毁。突击队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勇猛冲锋,突破西门大石桥后,10分钟便登上城墙,并接连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使后续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同时,桐柏军区二十八旅涉过150米宽的城壕,出敌不意地攻上东南城头,陕南第十二旅也打开了北门。三支攻城部队在城内互相策应,勇猛穿插,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至16日晨,守敌已大部被歼。昭明台守敌于上午10时缴械投降。只有盘踞在杨家祠堂的敌司令部继续顽抗。下午5时,各部队密切配合,用迫机炮平射、工兵爆破和步兵突击,对敌司令部发起猛攻,激战半小时,全歼守敌,活捉康泽。

此次战役,自7月2日午夜开始,至16日下午6时结束,历时14天,共歼敌绥靖区司令部、一0四旅和一六四旅全部、一六三旅大部、中央炮兵第十四团七连(有美制化学迫击炮8门)、整编第八十五师二十三旅教导队及襄阳专员公署所属3个保安团等近21000人,除毙伤3500余人外,俘虏其司令官康泽、副司令官郭勋祺以下官兵17000余人,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南漳、宜城、襄阳、樊城等城市。

                                     (史志办)


附件:
 

襄州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地图
襄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襄州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承办 地址:襄阳市襄州区航空路187号 邮编:441100
邮箱: xzqzfwz@163.com 鄂ICP备19001236号 鄂公网安备42060702000036号 网站标识码:4206070027
联系电话:0710-28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