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襄州史志 >> 党史天地
革命烈士毛庭芳的两封家书
2023年11月14日 15:25襄州区
【字号: 】【打印

革命烈士毛庭芳的两封家书

2019年9月,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湖北省档案馆、中共襄阳市委联合在湖北省襄阳市体育馆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览,展览中展示了襄阳籍烈士毛庭芳的家书,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家书共两封,来自襄阳市襄州区档案馆的收藏,分别是1930年写于南京和上海。我们从信中字里行间,感受到烈士抛家舍业,离开故乡,追求光明,动人心魄的家国情怀,为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为理想信念奋斗的浩然正气。

     一、毛庭芳生平简介

毛庭芳,原名毛明厚,毛氏家族辈份是“光明正大、文运宏开”,他是明字辈;字筠斋、君则,又名挺芳、廷芳、定芳、定方,生于1904年(注:其弟毛明堃写为1905年7月21日午时),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吴家河村人,出身于富裕农民之家,父母以种地为生。

   毛庭芳中学就读于襄阳城内的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共产党员肖楚女的引导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提高了思想觉悟。他参加过“二师学潮”运动,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是襄阳声援五卅运动的积极分子。1926年2月,在老河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与程钦、李明铨等到武汉,由中共武汉地委介绍到上海党中央。上海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通告六十二号》(1925年11月1日)精神,将各地党组织推选的学生,向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推荐。毛庭芳和李明铨由上海到广州,成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北伐时,在叶挺独立团、叶挺部第25师,先后任团参谋、连指导员。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汕头负伤,到在上海治疗,之后在襄阳家中疗伤。1929年,鄂北白色恐怖,斗争十分残酷,国民党反动派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许多革命志士被杀害。这时期,中共湖北省委累遭破坏,襄阳的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6月,临时特委派出杜仲、安云东去上海,但他们没有返回襄阳。此时,李实得到同学潘文郁从苏联回国,在上海编辑《红旗》杂志的消息。

   李实相约毛庭芳,与左企云、左觉农一起到上海去找党中央。1929年9月18日,从东津湾上船,南下到武汉,他们由武汉乘船赶往上海。李实、左企云由潘文郁介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发行局工作;左觉农经中共中央组织部陈谭秋批准在上海从事地下印刷发行工作。毛庭芳在南京,参加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的兵运工作。毛庭芳在南京正谊中学的江苏省委与南京市委交通站工作。1930年初,毛庭芳由中共江苏省委派往上海,担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兵运负责人;1930年5月,在中央军委秘书处工作,以后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处长、中央军委兵运书记等职,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进入苏区,任中共(长)汀连(城)县委组织部部长,1931年底,任红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在中央军委参谋、秘书等部门工作,1932年,在中央苏区任总司令部秘书长,管理机要工作;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1933年,总司令部合并于军委,任中央苏区军委机要科科长,1934年任中革军委机要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一、四方面军长征会师,随红军总司令部朱德、刘伯承等留在红四方面军,任红军大学教员,期间,坚决拥护党中央北上路线,反对张国焘路线。1936年8月,过草地时,牺牲在西康省炉霍(今四川省炉霍县)。

二、毛庭芳家书来历与认定

毛庭芳,他是我军和我党第一位机要部门负责人。1985年湖北省委组织部转来中共中央组织部档号编为2375号的毛庭芳档案,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大革命时期牺牲干部登记表》记载:“毛庭芳:籍贯湖北人,中央苏区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央苏区军委机要科长---。” 中央军委兵运书记等职。

1978年至2007年,襄阳地方党史有毛定方烈士的记载,而无毛庭芳烈士记载。

家书来源:襄州区档案馆档号为33-1-13卷《襄阳县一九八一年档案工作总结和一九八二年安排意见》第6页记录“我们档案馆在今年六月份,还征集了革命烈士毛定芳在一九三O年给家写的参加革命‘战死不做亡国奴!’约三百六十字的两封信。”1981年,襄阳县档案局、馆有工作人员3人,同年底增加了2人。当年,襄阳县档案局局长王其志和副局长沈天斌等去双沟公社张咀管理区周当大队征集档案资料,由该大队毛明堃将毛定芳家书捐赠给襄阳县档案馆收藏。毛定芳四弟毛明堃家收藏有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3月7日颁发的鄂革民优000092号烈士证书《因战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内容为“姓名:毛定方,性别:男,年龄:1905年7月(注:应为1905年7月出生),籍贯湖北襄阳,生前部门:中央军委,职务:秘书处长,参加革命简历:曾任政治指导员、秘书,牺牲时间原因:长征时在西康炉霍病故,家属负责人:无直系亲属。襄阳县革命委员会民政局印”。1984年,襄阳县党史办借用人员王玉根据毛明堃于1981年12月1日写的《回忆毛定方烈士》一文整理《二哥的信激励我前进》文章中写道:“我老家在襄阳县双沟镇吴河村,-----毛定方烈士是我二哥,我是他四弟,烈士生前写给我的两封家书,一直珍藏在家中,1981年襄阳县征集党史资料,我把它献了出来。” 毛明堃的次子毛文龙教师讲:“这信一直收藏在我大伯母家,后来由我父亲收藏,以后捐给县里了。”

1977年,毛明堃到襄阳县民政科查询时毛定方烈士信息,民政科优抚股股长李怀念查阅档案,向其答复:“我县没有毛定方烈士。”于是,毛明堃写信给将此事反映给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同志。在黄火青同志的关心和过问下,根据毛明堃申报的材料,并民政部门做了有关毛定方的调查与资料收集。1978年3月,湖北省民政厅批准毛定方为革命烈士。1981年,襄阳县档案馆是根据时任省政协常委李实等人所写文章,称为毛定芳,1984年襄阳党史等部门称其烈士为毛定芳或毛定方。这说明毛定方和毛定芳系同一人。

1987年2月7日,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关于移交烈士档案材料的通知》的文件,转来中共中央组织部毛庭芳烈士档案。其内容:“地市州县(市)档案馆:中组部曾向我部移交了一批烈士档案材料,为了充分发挥这批档案材料的作用,便函于各地有关部门查阅利用,经部领导同意,现按中组部有关规定:将有关档案材料按烈士籍贯移交其所属的地市州、县(市)档案馆,籍贯不明的移交烈士所属的地区,请登记造册,妥善保存。特此通知。”其档案有黄火青和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央机要局局长李质忠(注:遵义会议时任机要科译电员)在长征结束后写的毛庭芳烈士简历等材料。

199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编写,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和2004年9月,李云、凌步机主编,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央苏区人物志》写其为毛挺芳“又名毛廷芳”。

2007年6月,襄阳档案部门研究人员对其家书考证,在考证中发现毛庭芳与毛定方简历有许多有共同点,并在襄阳进行实地调查,还走访王玉同志。王玉同志反映:“我在黄石调查时,毛的弟弟中风了,我按他说的音,写成毛定方。”综合馆存史料和档案进行考证,确定毛定方和与中共中央组织部烈士档案毛庭芳系同一人,发现这是遵义会议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毛庭芳的家书,此信件的发现具有一定党史和军史研究价值。2007年7月3日,在《楚天金报》报纸发表《襄阳发现遵义会议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手书稿》,随后,新浪网新闻中心转发《襄阳发现遵义会议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手书稿》。次年,王力明和毛剑勋撰写《襄阳人毛庭芳》发表在《襄樊日报》。2012年5月2日,襄阳市人民政府网站转载。2014年3月11日,百度将《襄阳人毛庭芳》文章收录人物百科名为“毛庭芳”。2018年9月30日,毛庭芳家书参加烈士公祭活动陈列展示活动。

2020年6月11日,襄州区档案馆与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党史资料交流,该馆收藏了毛庭芳家书(注:扫描的电子照片),复制后家书,将其陈列在遵义会议会址机要科展区机要科长毛庭芳住室陈列。

三、毛庭芳南京家书报平安

俗话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毛庭芳与李实(注:解放后,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等职)一行在南京分别后,他来到南京,在族侄毛绵章处暂住数月。1930年春节已过,写信告诉家人,自己的近况,思乡思亲之情,报平安。信中浓浓的家乡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不仅是一封家书,而且是一封遗书,为了革命,把自己襄阳家中的财产分割给弟弟、给外甥,轻装上阵,对家乡对亲人没有什么遗憾。

他鼓励弟弟和外甥多学习文化,不要虚度光阴,珍惜青年时代的宝贵时光。他为共产主义理想、为革命信念而奋斗,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毛庭芳在南京写的家书全文如下:

四弟、如悟:

别后在东津上船,顺汉水经武汉来南京。住毛绵章处数月,最近在正谊中学做缮写,作为糊口职业。

为了追求光明,告别了我那生我育我的故乡,除了父母遗骨,还有我的同胞骨肉,和师友乡亲,我永远不能忘掉我的故乡。

走得急,未和大姐交待,我的七亩地:留二亩给李大成读书,五亩留给两弟作读书用。望弟发奋读书,不要失青年时代的宝贵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光阴似箭,稍纵即逝,悔又何益。

                                              切盼

                                             厚于南京

                                          十九年三月二日

来信寄南京正谊中学李则古先生转

1929年夏,毛庭芳来到南京,在正谊中学做缮写,作为糊口职业。他为了坚守组织秘密,他不惜用善意的谎言安慰远在千里之外的襄阳家人。没有丝毫透露党的任何信息,谎称做缮写工作,让家人回信不直接写到吴绵章(注:国民党中央会计处职员)家,而是寄到正谊中学李则古处。

南京正谊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位于市区西南偏僻处。毛庭芳在正谊中学一边以缮写做掩护,一边给进步学生和南京市同志讲革命道理,宣传革命理论。李则古是正谊中学的初中学生,是襄阳宜城县孔湾公社白里湾村人,1927年考入南京卫戍司令部侦缉队,新兵训练半年,守过戏院、守过火车以及巡街等工作。1929年离开该队后,就到南京正谊中学读书,在该校由谭籍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谭籍安是襄阳宜城人,该校高中部学生,中共党员,该校党支部书记,1930年初,谭籍安任南京市委秘书兼北区区委书记。

这所中学是中共江苏省委与南京的地下交通站,江苏省委的通知、通告、指示等文件,以各种不同途径,由上海杨树浦寄往南京正谊中学,由毛庭芳、谭籍安接收后,做好安全传递。该校党支部书记谭籍安在正谊中学培养和发展了梁公弼、沈义甫、谢声雷、李则古、闻金门、濮元中、王观极(又名王权)、张义刚等十多名进步学生加入了共青团,建立了正谊中学团支部。

毛庭芳知道在1927年4月至1929年5月间,中共南京市委连遭四次破坏,许多被捕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牺牲在雨花台。他写这封家书,将自己的财产分割,支持其四弟、五弟和外甥李大成发奋读书,殷切希望他们不要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事情。青春如光阴似箭,稍纵即逝,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四、毛庭芳到上海的政治环境

1930年3月底,毛庭芳来到上海,在中共闸北区委负责兵运工作。上海租界的闸北为中国地界,驻有中国军队,有兵运对象。兵运工作十分重要,任务十分艰巨,是所有地下工作者最艰苦的工作之一,他找机会与士兵接触,做到了解士兵生活,做好思想工作,启发士兵的觉悟,鼓动士兵起来参与政治斗争,以发展党的组织。不久,党组织安排毛庭芳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

1929年1月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在中央政治局下设立军事委员会,作为中央军事决策机关,即原中央军事部军事委员会改为中央政治局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曾一度并存。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29年1月至1930年2月),担任主任的先后有杨殷、周恩来,先后有十三人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有杨殷、周恩来、彭湃、颜昌颐、白鑫、李立三等。中共中央军事部(1928年7月至1930年2月)部长先后由杨殷、周恩来担任,下设秘书处、参谋科、组织科、工农武装科等。特务科科长陈赓、交通科科长吴德峰(襄阳保康人)、秘书处秘书鲁易、白鑫、欧阳钦。1930年至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健全军委,将中央军事部、中央军事委员会合并,称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中央政治局。1930年8月,中央决定在中央军事委员会会下设秘书处、总政治部、参谋部、武装工农部、军务部、经理卫生部、士兵运动委员会、外兵工作部等部委。军委书记周恩来,参谋部参谋长先后由刘伯承、叶剑英担任,总政治部主任鲁易、武装工农部部长曾中生、交通科科长吴德峰、士兵运动委员会主任先后由傅钟、朱瑞担任,外兵工作部部长李卓然、秘书处欧阳钦,编译科科长刘伯承、组织科科长欧阳钦。

1930年5月,在上海南京路背后北边的旅馆里,毛庭芳与昔日的同学、战友、老乡李实、黄火青聚会。1982年,黄火青回忆道:“1930年5月间,我从莫斯科学习后回到上海,我是军事干部,毛庭芳在军委工作,他知道我的情况,我不知道他的情况。”“当时,因为他们住处出了问题,临时搬到旅馆里暂住。”“以后,毛庭芳住处转了地方”,“有一次,我与毛庭芳散步时,毛庭芳向我指出了他在上海闸北的秘密住址。”

上海白色恐怖,斗争十分激烈残酷,白鑫叛变,造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主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中央军委兵士科科长邢士贞牺牲。中共中央纪念军委四烈士活动,上海各界追悼杨、彭、颜、邢四烈士。黄火青回忆道:“毛庭芳可算得上周总理的一个得力干部,他告诉我白鑫叛变,1929年11月,陈赓组织人把白鑫打死了。”

1930年2月,毛庭芳在南京参与支持和记蛋厂工人罢工行动,最后,和记蛋厂英国厂主与罢工工人达成的复工协议。1930年4月3日,南京和记蛋厂英国厂主撕毁同罢工工人达成的复工协议,勾结国民党当局,派军警及流氓打手镇压罢工工人,有数十名工人受伤,中共和记工厂支部书记徐文禄等5人被捕,南京发生了 “四三”惨案。次日,和记厂工人鞠士林、东方公学党支部书记李毓则(即李则古)被捕,国民党军警在李则古家搜到毛庭芳的给《军事月报》社工作的高鸣鹤的信件和毛庭芳给学生讲革命理论的笔记本。5日,南京各界成立了“四·三”惨案后援会,并举行示威游行。消息传到上海,在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会、上海工人联合会、上海工人失业团、上海市革命互济会、上海反帝大同盟、中国共青团沪中区委等进步团体和组织,纷纷声援南京,印发《告工人群众书》、散发传单、宣传单等,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军阀改组派!”“反对白色恐怖!”“打倒国民党!”等口号,毛庭芳在上海参与声援南京活动。经过斗争终于迫使英籍厂主答应了罢工全部条件,工人们取得了罢工胜利。但事后,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王文彬、团市委书记韩均及东方中学支书及一部分同学被捕。

五、毛庭芳的家书表决心

军阀混战,列强西分,神州山河,朝不保夕。1930年4月16日,《红旗日报》报道:《鄂豫间大屠杀已开始》“汉口运到大批伤兵、冯蒋又决先从武汉开刀,”电讯报道,战火烧到老河口及襄河一线,爆发了冯蒋中原大战。这些军阀之间大战,造成上海到襄阳的隔绝,半年音信不通。

   1930年5月,南京准备举行“红五月”行动,同时,成立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李立三兼任书记。5月16日,南京市委合并党、团、工会,成立南京红5月行动委员会,6月11日,在李立三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上海召开,会议通过《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形势、性质、任务等问题提出了整套错误主张。在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路线统治下,中共南京市委发出通告,要求在一个月内建立4000人的工人武装,并于7月16日在夫子庙组织群众举行反军阀大示威,遭到军警残酷镇压。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部增调大批军警、特务,密布大街小巷,大肆搜捕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南京市委及所属组织严重受挫。

1956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文教卫生工作部部长刘季平回忆道:“1930年,在南京党组织很发展那时,市委书记王文彬、团市委书记韩均。快五月时,上级党指示,为了迎接红五月,准备在南京来一次大暴动。那时,各学校、工厂、机关都发展有党的组织,并在国民党卫戍司令部警察所,也发展有共产党的组织。(南京)军委是杨树(子)庄,在那时党内负责同志,因胜利冲晕了头脑。一切工作就疏忽大意,不料有一个政治通讯员,是个孩子,是安徽人,被特务注视到了,这个通讯员往各处送信,特务跟在后面。以后,南京全市党组织受到破坏。”

据档案记载:1930年下半年,国民党南京将我地下人员士兵吴和乾(即何志远)年21岁,湖南兹利人;王梦影(即王新民)年19岁,安徽阜阳人;陈兴即年27岁,江西宜春人;袁佑生年33岁,周君骏年18岁,湖南湘潭人。我地下党、南京卫戍团长丁汤铭(即丁禹延)年30岁,安徽南陵人,这六人被枪杀。还对王少清、孙云鹏、孙清山等43人严刑拷打,并派有大量特务搜捕我地下党员邓定海、孙如海等,并下令通缉。

1930年8月18日,国民党反动派又一次在南京雨花台屠杀我一批革命烈士,报纸上所登载的谭籍安烈士同时遇难的有20人,他们是任耀、谭籍安、郭纪堂、李维选、汤藻、付琳伯、王梦先(仙)、雷仲云(雪)、沈一山、张逸民、陈继昌、李传夔、蒋宗銮、冯伯天、黄祥宾、宋如海、李兴国、房正年、李文和、陈富华。他们被押到城南雨花台。那时,在南京的大学生李俊民回忆道:“这些革命人物很勇敢,还歌唱共产党的国歌——国际歌。临死不投降,英雄得很!”

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进行杀疯狂的大屠杀,上海、南京极端的白色恐怖,革命者鲜血染红了雨花台,染红了上海的闸北。毛庭芳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得知好友谭籍安牺牲,李则古等被关押,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做到对得起自己信仰,对得起党和民族,坚定的革命意志,毫不动摇。

9月初,上海到湖北的邮路开通,他提笔写下了最后的一封家信。

四弟:

半年不通信,还在读书不,国难当前,民族危急。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万分危急的时刻。

军阀混战,列强西分,神州山河,早不保夕。内忧外患,国亡有日,卖国不耻,爱国有罪,这是那些出卖灵魂的奴才。

中国青年决不会任人宰割,头可断,血可流,战死不做亡国奴!这就是我的决心。为了中国人能扬眉吐气的自由地生活,何惧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你去年说过,只要肯用力,天下没有做不了到的事。

望汝牢记,勿负我期,切盼

                                                     厚于上海

                                                  十九年九月十日

毛庭芳不忘入党誓言,用实实在在语言,选择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选择了对党的信仰坚定不移,反映了朴实感人的家国情怀。寥寥行间,字字泣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宣言和决心。“头可断,血可流,战死不做亡国奴!这就是我的决心。为了中国人能扬眉吐气的自由地生活,何惧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这两封家书,鼓励四弟,多学习文化,服务人民。经历风雨的洗礼,保存到今天,感人到深,发人深省。

如今,己成为襄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襄州区档案馆  王力明


附件:
 

襄州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地图
襄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襄州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承办 地址:襄阳市襄州区航空路187号 邮编:441100
邮箱: xzqzfwz@163.com 鄂ICP备19001236号 鄂公网安备42060702000036号 网站标识码:4206070027
联系电话:0710-28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