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郁 潘文郁(1906~1935) 襄阳县东津湾人。1922年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深得教师萧楚女(共产党员)的器重。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作为湖北学联代表,参加武汉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期间,中共武汉地委派回襄阳发展国民党员,在进步学生中发展了方复生、宋良猷等人,组织鄂北第一个国民党小组。8月,中共武汉地委派他同胡彦彬(又名胡伊默)、伍修权等11人赴苏联留学,1926年受聘在莫斯科大学任俄文翻译、中共中央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秘书长。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被指定代表之一出席会议,担任大会俄文翻译,并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担任周恩来的翻译。是年底回国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主持中央宣传部日常工作,担任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日报》《布尔什维克》主编,为报刊撰写重要社论,发表40多篇重要文章。1930年,思想理论界展开“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以《新思潮》杂志为阵地阐述自己观点,发表《中国经济的性质》《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将来》等文章,得到李达、刘梦云等人的赞同。1932年,从事马克思《资本论》翻译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坚韧不拔,翻译出《资本论》第一卷二、三两个分册(约40万字),以潘冬舟笔名于当年8月和1933年1月由北平东亚书局出版发行。连同陈启修译出的第一分册,是《资本论》最早的中文译本,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大贡献。1934年2月,奉命打入武汉国民党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任张学良机要秘书和教师,为张讲解《资本论》。潘向张学良进行抗日宣传,不打内战,团结一致抗日的同时,为党收集敌人情报,将敌人“围剿”中央苏区的军事部署计划,秘密地交给北平地下党组织,以便转交中央军委。不久,北平地下党组织机关即被破坏,北平宪兵三团查获该军事计划,电告蒋介石,蒋遂电令张学良将潘处决,张学良多方加以庇护,蒋介石亲派亲信到武昌监督逮捕了潘文郁,秘密杀害武昌徐家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