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 曼吾离 约生活于周平王、周桓王之时,邓国(国都在今襄阳邓城)君主,侯爵。在位时执行睦邻安民政策。为了与南北诸侯通好,以利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先后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郑庄公和楚武王。公元前705年,曼吾离曾远赴鲁国会见鲁桓公。 邓曼 邓侯吾离的女儿,楚武王熊通的夫人,为人贤良聪颖,对楚王常进劝谏,大有助益,因而名垂史册。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时,邓曼尚健在。生子熊赀,后为楚文王。 曼祁 春秋初邓国君主,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伐申(今河南南阳市北)。途经邓国,曼祁设宴接待了楚文王(祁的外甥)。邓国众大臣认为志在北进的楚文王不会放过地当南北孔道的邓国,建议杀掉楚文王,以免后患。而曼祁认为是轻启战端,自速灭亡,不予同意。楚文王取申班师时果然攻打了邓国。10年后,楚国再次进攻,灭邓。 习郁 字文通。东汉初为侍中,后封襄阳侯。曾受光武帝命令,在苏岭建神祠,刻二石鹿立于祠前神道两侧。因而后来该祠称鹿门寺,苏岭山也就改称鹿门山。郁又在岘山南,依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养鱼法作鱼池,人称“习家池”。今为旅游、疗养胜地。 庞德公 字子鱼。东汉末年住在岘山之南,不入城府,以耕读为业,琴书自娱。荆州刺史刘表久闻德公高名,数次派人招请,均遭谢绝。刘表亲往拜访,时德公正与妻子在田间耕作,刘表说:“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德公微笑着说:“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趋舍止行亦人之巢穴也,且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刘表又问:“先生若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德公答道:“世人皆遗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刘表只好叹息而去。庞德东亦携其妻子隐入鹿门山。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均与庞德公有交往。诸葛亮尊庞德公为师,每次造访,均拜于床下。庞德公曾称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其侄)为“凤雏”,被誉为知人。后入深山采药,不知所踪。 襄阳东郊旧有庞公祠。鹿门山为庞德公当年隐居处,以后唐代孟浩然,皮日休也先后在此隐居,明代建有“三高祠”。 庞统(179-214) 字士元,庞德公从子。少时纯厚,才华未漏,很少为人所知。其叔德公却很器重他。18岁时往访司马徽,两人从白天谈到晚上。司马徽称赞他是“南州士之冠冕”,从此名声大振,人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后被南郡太守委为功曹。刘备投靠刘表时,司马徽曾向刘备题名推荐他。刘备占领荆州后,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代理耒阳县(今属湖南省)令。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同时,诸葛亮也推荐他,请刘备予以重任。刘备遂以庞统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率大军入蜀,出谋献计,杀了益州牧刘璋大将杨怀、高沛,胜利地向成都推进。建安十九年秋,在围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时中流矢阵亡,刘备非常惋惜哀悼。后被追封为关内侯,谥“靖侯”。 习珍 三国时蜀将,曾任零陵(今湖南零陵县)北部都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遣吕蒙攻占荆州后,习珍与樊胄举兵伐吴,孙权遣潘濬等迎战。潘遗书招降他,珍严词拒绝说:“我宁为汉鬼,不为吴臣。”被围月余,粮尽援绝,遂自杀。 习祯 字文祥。建安十六年(211年),随刘备入蜀,先后任雒(今四川广汉北)令、郫(今四川成都市郫都区)令、广汉太守。娴于辞令,为时人所推许,名声在庞统、马良之间。 蔡瑁 字德珪,蔡村人。东汉初平元年(190年),荆州牧刘表延聘蔡瑁和蒯良、越兄弟为谋士,筹划评定江南,终于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水,拥地方数千里,甲兵10余万。瑁迎合表意,与表次子琮结为党羽,用权谋逼使表长子琦出任江夏(今湖北武昌)太守,并立琮为嗣。建安十三年,表病危,琦赶回襄阳省亲。瑁恐发生变嗣危机,拒琦于门外,不准其父子相见。表死,琮继任荆州牧。曹操大军南下,瑁随琮投降,被任为长水校尉,封汉阳亭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