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振 董振(1903-1927) 又名董连生,字兴国,湖北襄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襄阳县农民协会主席。1914年,董振跟随叔父董曦辔在樊城鸿文书院生活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襄阳学界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樊城鸿文中学与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鹿门中学、县立高等小学等进步学生组成学生联合会,组织游行示威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年仅16岁的董振积极参加上书请愿、游行集会、抵制日货等活动。1924年春,在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爆发了一场震惊鄂北的学生运动,史称二师学潮。董振等鸿文中学的进步师生积极声援,支持二师学生反对封建学阀和反动校长的斗争,后被学校开除转入湖北省立第十中学就读。1925年,上海发生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激起了全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董振等人在共产党人谢远定的指导下,成立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们采取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游行演讲等方式,揭露帝国主义分子残杀中国工人的罪行,号召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店员罢市,抵制英、日等国的“仇货”,声援五卅运动。董振任“国货维持会”负责人。同年10月,董振等人经谢远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在革命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北洋军阀、襄郧镇守使张联升被迫归顺国民政府,受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九师。张联升易帜后,鄂北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大大推动了襄阳地区工农运动的开展。此时,回到家乡邓城的董振,广泛发动群众,开办农民夜校,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同年10月,董振在邓城建立了中共邓城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1927年4月11日,襄阳县农民协会成立,董振当选为主席。此时,全县区、乡农协组织都已基本建立,会员发展到12万余人。襄阳地区农民协会的普遍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升,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革命口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董振组织襄阳县农协于4月24日召开了全县各区农协骨干会员大会,会后组织3万余名农协会员在襄、樊两城举行游行示威,声讨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此时,投机革命的鄂北军阀张联升紧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叛变革命,四处搜捕、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同年4月26日,张联升以“私自购买枪弹,扰乱地面”的罪名,将董振秘密逮捕。董振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革命气节。在此期间,党组织展开了多方营救但均告失败。5月17日,董振被张联升下令枪杀于襄阳城西门外,时年24岁。
|